开学

我准备开学,豆子准备入学,即将成为小学生的他异常兴奋,甚至于想当班长想到跌跤擦破了手臂,我说到了高中每人会想当班长,我妈建议他从小组长做起,他还是勉强地答应了。
带他去我家玩,并捎小姨去地铁站。我们两家本来只相距3分钟车程,现在为了他的小学,他们需要去住城里的70平米的老房了。
车刚开出不远,小姨就接了电话。
“喂,张老师,对我是他的妈妈,你好,嗯,有什么事么,哦,好,行,那我去买吧,不不,我全买了,那个桌布是大概,嗯10张一包,我买6包可以吗,嗯好好,还有什么需要的么,报纸没事我带些来,行,那还有什么需要我们做的吗?没事不客气,那好好诶再见。”
“什么事啊?”我妈问,“他们开学,要桌布报纸布置现场,小朋友要做文化衫什么的,我们家还没报纸。”小姨改了热情的语调,若有所思地说。“我们家有报纸。让他回去时带着吧。”
报道后,我爸拿着报纸回家,说“老师发个短信,家长就去大扫除了。家长不容易啊。”我接过报纸,细细读着。

想起以前读过的文章,莫小米《鞭长莫及》

去年底,接到朋友电话,不像平时的从容聊天,那个电话是心急火燎的。她说你在媒体工作多年,新华社有关系吗?我说分社有一点儿。
总社呢?没有。
外交部有关系吗?没有。
哎呀呀,愁死人了。
问清原委,原来是大好事。她的孩子硕士毕业,报考外交部,接到面试通知了;报考新华社,也接到面试通知了。
我说恭喜恭喜,女儿多优秀啊,人家家长羡慕还来不及。
她说羡慕什么啊,接下来的面试、试用期,淘汰比率仍然很高,上去的人肯定关系铁硬……唉唉,北京,一点都够不着,我亲戚朋友熟人电话打一圈了。还有,你估估看哪里把握大些,我们着重做工作,扎牢一头,可不要两头脱空。
到了今年1月,快过年时,朋友忧心忡忡的电话又来了:新华社有一点希望,但不能敲定;外交部一点信息没有,关系也找不到。你看怎么办?
看来,这个年她也过不好了,我拼命宽慰也不管用。
朋友是劳碌命。女儿从小到大的学习,都是她一手操办。女儿上幼儿园时她就帮老师的孩子织过毛衣,为此特意学来别致的花样。女儿升小学、升中学、包括高考,她都进行全方位考察,提前挑选学校、班级,拜托相关人士,建立良好关系。
过节送点东西那是小儿科,她是用心良苦的,曾帮助老师办过护照、打过官司、装修过房子……这样实打实地做过她才心安。
她的女儿果然步步顺利,学业优秀,各方面都很出色,她觉得,一切都是自己铺垫的结果。
而现在,她总觉得该做点什么,不能听天由命,可这次鞭长莫及了。
春节过后不久,她女儿打来电话:阿姨,两边都录取了,我准备去外交部。
又说:幸亏这次妈妈没有托到关系,其实每次我都跟她讲不用这样做,她从来一意孤行。我总算有个机会来证明我自己了。),
想起看过的小品,蔡明郭达的《送礼》。

里面的家长为了孩子花样百出以给老师以好印象,以为孩子的成功是自己一手铺垫的,其实到头来没有太多帮助,反而可能被人误解。
现在老师直接发令,家长自然乐意效劳,老师也并不担心,因为一定有家长会效力,为了孩子家长开始做很多以前家长从未做过的事,比如打扫卫生,采购,或者利用人脉做些什么事。打扫卫生不够,校领导还要检查评比,那学校不出清洁员,又怕累着老师,伤到孩子,那到底是在比谁呢,是比哪个班的家长会做事,是听话的好孩子?
不管怎么说,家长这么做都是在意孩子的表现,现在在我房间胡闹的豆子也许还不懂,我想我妈说的有些话是对的。